跳到主要內容

藏品資訊

藏品資訊-直式[電腦版] 藏品資訊-橫式[行動版]
:::
普吉島印象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普吉島印象

陳銀輝

油畫

1987

長:99.5 x 寬:79.8 (cm)

登錄號:2020-02-0399

陳銀輝(1931-),生於嘉義,從小生長於質樸的農村家庭。1950年,同時考上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(今臺師大美術系)及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,最後因個人興趣選擇藝術為人生志向。曾師事馬白水、廖繼春、趙春翔等多位老師,接受深厚的東、西方繪畫訓練。畢業後,於1957年受邀返回師大任教,此後開啟長達四十餘年的教職生涯,並曾任教於臺灣藝術大學、臺北藝術大學等校美術系。曾於1977年前往歐洲考各國考察美術。歷任國內許多美術展覽、美術協會的評審委員及評議委員等。曾舉行個展四十多次,作品獲國內外藝術機構與中外藏家收藏,也曾獲「中山文藝創作獎」(1986)、「吳三連藝術獎」(2003)、「行政院文建會文馨獎」(2006)等諸多殊榮。
不論人物、風景、靜物或是複雜的非具象形式等油畫題材,陳銀輝皆能得心應手。他的早期風格常被歸為「類印象」或「類後印象」,主要來自於鬆散奔放的筆觸與大膽的色彩鋪陳方式,其中參雜著野獸主義和表現主義的戲劇性手法。自六〇年代開始,畫家嘗試以立體派的表現手法,繪製許多半具象的畫作,同時結合水墨筆法,進行一連串的實驗性創作。到了中晚年時期,畫家的筆法變得來去自如,常以厚塗薄抹的抽象輪廓、光滑平坦的大色面等進行藝術創作,並重新檢視色彩、形式、內容等各方面的表現,形同近似後現代主義的創作精神。
《普吉島印象》作於1987年,正逢陳銀輝風格與技法的成熟時期。畫家採取自由隨意抽象畫法,藉由深群青、檸檬黃、玫瑰紅、灰粉綠等不同冷、暖色調,佐以拉、拖、壓等油畫技法,刻畫出座落於海中的木屋群、船隻等。此外畫家將眼前景物解構之後,再重新塑造、重疊、交錯,創造出由色塊與線條交織而成的畫作空間,達到「物我融合」的抽象風格。

藏品描述-授權標示: